教师节快乐!致敬每一位拥有教育情怀的音乐家
2024-09-10 佳佳团长

9月9日,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团长翟佳,专程前往天津拜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鲍元恺先生,并与之进行了长达一个下午的深入交谈。谈话中,鲍老师探讨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经历与艺术思想,翟佳团长还用文字记录了与鲍老师相处的点滴。

拜访鲍元恺先生

鲍元恺先生与翟佳团长合影

 

几天前音乐圈都在给鲍元恺先生祝寿八十岁生日。先生的《炎黄风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演奏最多影响最广的中国管弦乐作品。

昨日我跟随郭志平老师一起专程去天津拜访鲍元恺老师,对他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贡献深表敬畏。蒙蒙细雨中在南开大学生活圈的“石头咖啡厅”长达三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和两个多小时晚饭聊天,整整一个下午,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折服。

先生一生坎坷,淡泊名利,专心创作,把内心的热爱汇聚成每一个动听音符。先生即使八十岁依然有计划去创作,依然带着好奇心学习新事物,还不忘提携年轻人。

鲍元恺老师把他的《炎黄风情》做了民乐版和合唱版的改编。我跟鲍老师提到成立基金会,让他的作品给更多大众听到看到,让更多青少年爱上音乐。把鲍先生作品也能通过公益平台,让乡村孩子们享受艺术教育公平,在音乐中找到自信和感受美好。

中国如果有个流芳百世的音乐家名单,鲍元凯先生一定名列其中。

 

 

鲍元恺

 

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鲍元恺先生,曾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1973年,鲍元恺开始在天津音乐学院任教,从此开启了他长达数十年的音乐教育生涯。

鲍老的音乐创作以中国民族风格为主,在其文章《中国风——我的交响系列创作工程》中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以及风格形成的见解。鲍老遵循“以交响音乐为形,以中国文化为魂”的基本音乐创作理念,自1990年起着手实施民族音乐创作工程,致力于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创作与研究。

 

1991年《炎黄风情》首演海报

 

鲍老师的创作意在“风格”二字,他的代表作《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巧妙地以西方交响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汉族民歌的神韵,1991首演于天津音乐厅。这部作品采用中国民歌主题的管弦组曲形式,共分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及“太行春秋”六大组曲,每组依据地缘文化分类,各自收录了4首具有代表性的当地民歌,如《小白菜》《放马山歌》《兰花花》《太阳出来喜洋洋》《无锡景》及《走西口》等经典传统民间歌曲。

 

《炎黄风情》首演现场

 

鲍元恺老师在创作札记及其他文章中多次提及希望用交响音乐这一形式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与鲍元恺老师的作品有着深厚的缘分,在今年8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青年管弦乐团节上,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在指挥家焦飞虎的带领下,演绎了这部充满中国民间音乐特色的组曲中的部分经典曲目,包括《猜调》《走西口》《杨柳青》《紫竹调》《高山青》《放马山歌》以及《太阳出来喜洋洋》。乐团将这几部精彩的作品带给了俄罗斯的观众,赢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在今年会继续排演鲍老师的《炎黄风情》,我们会对这部作品的演绎方法进行深入打磨,尤其是在“风格”的展现上精益求精。未来,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将会把鲍元凯先生的《炎黄风情》带给世界更多的观众分享。

今早,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家长群里都是家长、孩子们以及已经毕业的往届同学们发来的教师节祝福信息。看到这些,我们心里暖洋洋的。六年来,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与团员们一同成长,看到孩子们取得好成绩,我们由衷地感到骄傲。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向教育家鲍元恺先生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也向所有中国爱乐乐团辛勤付出的导师们表达最深的敬意与祝福,在这里特别向这些拥有教育人文情怀的音乐家们致以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