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中的“老爷爷”,杜卡《魔法师弟子》中的“小扫帚”,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的“缥缈吟唱”,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的旋律担当,......这些熟悉且美妙的旋律,都来自于巴松这件“陌生且冷门”的乐器。
早几年前,曾看过一篇报道,称巴松亟需“保护”,已成为乐团中的“濒危物种”。2016年6月巴松演奏家范桑贝(Bram van Sambeek)更是在阿姆斯特丹号召发起了“拯救巴松管”的行动。网友纷纷评论“吹不起!”、“想拯救,先有钱”、“一个入门级巴松足够买一把不错的小号”......
然而,作为木管乐器组中的双簧乐器,巴松内敛、低调、沉稳、“笨重”的形象,在乐队中总是默默无闻地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温暖、动听的音色令人着迷、感动。
这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爱乐乐团巴松副首席杨博老师。跟随杨老师的步伐,一起走进巴松,走进巴松演奏家的成长之路,共同揭秘这件神秘的“贵族乐器”。
杨 博
中国爱乐乐团巴松副首席
中国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巴松导师
7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起跟随著名巴松教育家、演奏家李岚松教授学习巴松。
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巴松专业,在校期间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巴松声部首席。
2014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巴松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014年4月在校期间,被派往波兰和维也纳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交流,并成功在波兰克拉科夫和维也纳金色大厅合作演出,得到波兰音乐学院院方高度评价。
2016年8月在韩国第一届亚洲管乐比赛中获得巴松专业组金奖。
导师问答
小编:可以谈谈您学琴的经历吗?
杨博老师:我七岁开始学习钢琴,从此正式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因为当时年龄小,很容易对发出声响且能演奏美妙音乐的乐器感兴趣,所以当时学习钢琴信心满满。但每天枯燥的练习、每周紧张甚至窒息的课堂,使我很快将兴趣转变成厌烦。尽管带着些许厌烦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我对音乐也开始有了最初步、最稚嫩的理解。当我能在钢琴上演奏出简单且美妙的乐曲,我才开始真正喜欢音乐。
小学五年级时,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巴松,并且被这件乐器所吸引。之后,便决定开始学习。
每个人在求学之路上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一位好老师,15岁那年我开始跟随中央音乐学院李岚松教授学习巴松。李老师要求极其严格,从最基础的嘴型、气息到乐曲每一句的演奏,都追求做到极致的准确、细腻。在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之下,督促并激励我更加勤奋。直到研究生毕业,我一直跟随李老师学习,李老师不仅传授我专业上的本领,更教会我如何做人,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我也一直坚信在技术行业上,天赋仅仅代表一个起点,后天的勤奋才是决定最终你所达到高度的关键。
小编: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巴松这件乐器吗?这件乐器的主要特点和在乐团里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
杨博老师:巴松又叫大管,属于木管乐器。一般的使用材质为槭科色木或枫木。管体分为五个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管、低音管和喇叭口。整个长度大约为1.3米左右。巴松的音色非常的特别,辨识度非常高。它的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美饱满,高音又比较富有戏剧性。它既能表现严肃或者忧郁的感情,也能演奏出诙谐有趣的形象。
首先我们知道交响乐团由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构成。在木管组中,每一件乐器以它独特的音色在乐曲中所呈现出的画面、色彩与音乐是不一样且丰富多彩的。巴松作为木管乐器中的低音部分,大多数情况下起到的都是节奏基础和低音和声基础的作用。当然,除了节奏、和声的担当之外,巴松也有一些著名且精彩的solo片段,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里“催眠曲”巴松片段,杜卡《小巫师》中的巴松片段。所以,巴松可以说是乐团当中的多面手。
小编:您认为学习巴松这件乐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杨博老师:巴松这件乐器的长度大约是1.3米,重3000g左右。由于长度和重量的关系,如果是孩子想要学习巴松,建议最好是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因为这个年纪的身体发育程度已经比较合适,至于有没有音乐基础都没有什么关系。
在任何事情的学习上都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学习音乐如此,其他事情也如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小编:进入乐团工作以后,您觉得在乐团工作与作为独奏家,在练习和演奏的区别在哪儿?
杨博老师:对于巴松的独奏来说,首先要充分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意图。再用自己对乐曲的掌握,完整充分地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图展现出来。而乐团演奏,是由多个音乐家一起合力完成一部作品,除了对乐曲的理解、声部分谱熟练掌握、明确声部分工以外,还需要配合指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
如果说独奏作品演绎需要极致,那么乐团演奏需要的就是和谐。练习独奏作品,首先演奏者需要充分掌握整部作品,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具有个性的二度创作。小到句子的线条走向,大到段落的发展规划,等等。最后,通过技术上的练习完整地演绎作品。在练习过程中更注重乐曲的完整性。而乐团演奏,多是一些零散的乐句,简短的几句solo、长音,甚至有些声部全曲下来可能只有几个和声。所以,在乐团分谱的练习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演奏每段乐句,甚至是每个音的精确性。
小编:在给爱乐青少交团员们的排练与演出中,您觉得我们的学生在平时乐团的排练与演出中要更注重哪方面的练习?
杨博老师:在与爱乐青少交小演奏家们的排练课程中,我能感受到大家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强的,大家都是非常棒的孩子。我给大家提的建议就是同学们拿到乐谱开始练习时,除了要多听多看视频音像资料,熟练掌握自己的分谱之外,还要学会对照总谱,清楚地了解旋律声部的乐谱内容。这样在排练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快的找到主、次,哪个声部在哪个乐段是主旋律,哪个声部跟你是同样的节奏型或者同音。明确自己的分工和找准定位,这样会更好地学会融合乐团,并加强合作意识。
小编:在您的教学过程中,最注重的是学生哪方面的培养?
杨博老师: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我看来,无论学习哪一种乐器,基础的扎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前期好的基础可以决定后期的音准、节奏、音色、技术等多方面演奏上的稳定性。
很多孩子在器乐的学习上追求速成,但是很多演奏上的技巧、技术,只能靠时间堆积出来。所以尽管你再有天赋,最后都是欲速不达。有的时候甚至练歪、练废。所以,培养持之以恒的基本功练习,比如说长音、音阶、节奏,等等。这些练习是陪伴终身的,也会受益终生。
王晟灏 ——爱乐青少交巴松首席
杨博老师是一个非常细心和有耐心的老师,和她上课的时候所有遇到的问题她都会非常细致的一一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非常丰富,不用担心有吹不好的地方。杨博老师的课堂与其他老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她在讲乐曲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练习的技巧,让我们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在爱乐青少交的时间里,很多演出和练习都是与杨博老师一起完成的,我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的讲解,希望在以后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能再上一层楼!